○沉香科技○

二级分类:

化学结香法

化学结香法
 
  化学结香法又可称为狭义的人工结香法,也可叫作输液法,其中包括常规输液法、通体结香法、整树结香法、二次结香法等。


常规输液法
    林奇艺等研究证实乙烯利、吲哚丁酸及赤霉素可促使檀香提早结香,这为化学试剂促使沉香树结香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根据沉香产区的香农经验得知,用甲酸、硫酸和乙烯利等化学试剂处理沉香树伤口,可剌激伤口提早结香。具体方法和试剂用量有待进一步研究。该方法主要以腐蚀为主,使得沉香树处于逆境胁迫的状态,从而达到结香的目的。由于该方法使用了化学试剂,这些试剂是否会有残留,对人体是否会产生不利影响,这些问题均未见文献报道,从而影响了该技术的的应用和推广。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Blanchette对该方法进行了改进,并申请了专利,根据专利成果,在东南亚地区大量地出售结香剂(CA Kit),可以用于人工造香。每套CA Kit售价大概在人民币200元左右,可以用于一棵树。具体做法是选取树龄为3-8年的沉香树,在木质部内切割,钻孔,砍剁或插入钉子,形成创伤,创伤深度约4-6厘米。每一个创伤被很小的间距隔开,其中都插入管子作为充气设备。管内含有诱导剂,可以将创伤周期性地再损伤,以延迟愈合组织的形成和创伤的愈合。诱导剂有很多,如氯化钠,三氯化铁,氯化亚铁,甲壳质,甲酸等。该方法为沉香结香剂的开发提供了可贵的思路。
输液结香法也可称作内部结香,即在沉香树的木质部结香。早在2005 - 2006年,马来西亚、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已经开始投入使用输液技术对沉香树进行结香。后来通过华侨引入我国海南。2006年前海南屯昌英扬沉香开发有限公司即使用该方法进行结香,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08年,王敏翔先生在云南开始推广使用输液法进行结香。2010年7月中央电视台7套对该方法进行了节目录制,并于2011年在全国播出。近年云南、广东等一些地方的公司把它推向市场,但当时技术还不成熟,香农只是把一些醋、盐或者氨基酸注入树体内,虽然可以结香,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后经不断改进,新的结香剂不断涌现,输液法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推广。


整树结香法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根据“逆境胁迫 —— 微生物转化”的沉香结香机理,在研究沉香有效成分[主要为2-(2-苯乙基)色酮类及倍半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的基础上,设计出一种结香剂。这种结香剂一方面能使得沉香树快速进入逆境状态,激活一些沉香有效成分关键合成酶的活性,另一方面能提供在不同阶段沉香结香所需的底物,促进沉香物质的合成以达到结香速度更快,结香质量更好的目的。它与传统的打点滴式的结香技术大同小异,都是把结香剂输入到树体里面,刺激沉香结香。不同之处在于其独特配方的结香剂ITBB-001能够使沉香树体迅速成为一个巨大的反应器,生产出沉香物质。而且相对于普通的输液法,整树结香法只需加结香剂1次,结香效率更高,整棵树体从上到下都可以结香。因此称为“整树结香”法。除了输液外,也可在树体上间隔凿洞,将蘸满结香剂的棉花塞入树洞中,也可达到较好的结香效果。该技术已经申报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一种生产沉香的方法ZL201310150138.5)。

    整树结香技术的优势:1、周期短。每棵树结香半个月后即可见效,18-24个月后即可收获沉香(见图);2、产量高。整棵树均可结香,大大增加了沉香的产量;3、成本低。每株树的结香成本在几十元;4、对整树结香技术生产的沉香质量评价研究表明,结香6个月后所产沉香醇浸出物含量及薄层色谱分析完全符合国家药典标准,结香20个月后接近野生沉香。树龄为6年的沉香树干进行人工结香9个月后提取结香部位的沉香挥发油样品,并采用GC-MS法进行分析,从中检测出苄基丙酮和2-(2-苯乙基)色酮,含量分别为5.18 %和2.07 %。同时根据2-(2-苯乙基)色酮的质谱特征,对其中的15个2-(2-苯乙基)色酮类成分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表明样品中2-(2-苯乙基)色酮类化合物种类丰富,含量较高。这说明整树结香技术获得较好的结香效果。

 

上一篇:微生物结香法

下一篇:物理结香法

返回